文/104獵才顧問
對所有的職場工作者來說,找工作永遠是充滿挑戰的。到了中年,因為年紀、人生責任的關係,轉職變得更具挑戰,轉職失敗的代價也更高。許多人因此不敢行動,而是選擇繼續留在公司文化與自己格格不入的地方,或者做著已經失去熱情的工作。但其實,中年職場工作者可以不向現實低頭的,每一個人都值得擁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本文導覽:
- 不要等退休才後悔!中年轉職,是為自己活一次
- 轉職路超神助攻!從履歷到面試的逆天幫忙
- 面試不能問的問題,才是真正會決定你去不去的關鍵
- 兩輪面試沒消息?靠這招敲開上岸之門
- 千萬別踩雷!47歲主管分享:辨別「假關心、真業績」顧問的致命特徵
- 目標不明怎麼準備?這招讓你不再原地打轉
今年49歲的W先生,就是在他47歲時決定轉職的成功案例。他不僅靠自己努力投遞履歷,也選擇尋求獵才顧問的協助。最後,經歷近半年的時間,他在104獵才顧問Fanny的協助下轉職成功,重新找到能發揮所長的新舞台。
不要等退休才後悔!中年轉職,是為自己活一次
W先生是一名擁有25年年資的 IT 管理人才,「透過IT的力量,優化、最佳化公司流程,或是解決各部門在工作流程上遇到的問題,進行數位化轉型,就是我的工作。」W先生的人生經歷過幾次轉換,服務過的產業跨度也非常之大,包括電信、壽險,也包括零售。
「IT無『處』不在,他不是一個固定的位置,因為從這樣的角度來理解,我告訴我自己,其實我什麼產業都可以做,他們是有共通邏輯的。」W先生開放的思維,讓他的路走得寬廣。
他做過基層工作、PM工作,也擔任過公司管理階層。46歲時,W先生成為一間公司資訊部門的領導人,在許多人眼中,這或許是他職涯的高光時刻,然而,工作一年多後,W先生因為入職前後公司理念轉變,與他所能發揮的不再相同,因此,他興起了轉職的念頭。 「步入中年,其實我一直在思考,該怎麼面對人生下半場。我認為除了穩定,其實更重要的還是興趣。」已是中年職場工作者的W先生,並沒有放棄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中工作,擁有一份自己真真正正喜歡的工作。「盡量不要委屈自己,為了工作去工作,而是要盡量在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也可以因此待得更長、更久一點。」W先生說。
轉職路超神助攻!從履歷到面試的逆天幫忙
離開上一份工作後,W先生一方面開始自己找工作,同時也與一些獵才公司合作,其中包括104獵才的顧問Fanny。
因上一間公司理念轉變,進而在工作上無法發揮所長的經歷,也讓W先生在尋找下一份工作時,更看重其與組織目標是否一致這樣的客觀條件,以及人與人之間相處是否相投的主觀感受。
一日,一位也在找工作的朋友看到一份相當適合W先生的部門副主管工作,與他分享外,也建議他與104獵才顧問Fanny連繫,尋求其協助。湊巧的是,Fanny顧問過去就曾協助過W先生優化履歷,重新連繫上並在Fanny顧問的從旁協助下,歷經五個月的努力,W先生成功完成轉職。
成功背後,W先生與Fanny顧問做了哪些努力?W先生分享整個過程,從Fanny顧問確認這份工作職缺情況開始,確認公司開出該職缺的具體需求;接著了解W先生過往的背景與工作內容是否適合該職缺,而後協助他優化履歷,針對職務內容進行準備,並為他撰寫推薦信,一直到面試準備及薪資談判,都給予他許多重要協助。
面試準備時,Fanny顧問會提醒他什麼部分要多做準備,哪方面過往的經驗要多講一點,「準備得靠自己,但顧問會先了解對方想聽的重點、在意的是什麼,再提示我要就什麼部分多做準備,比如多講一點過去ERP的經驗,或是在什麼地方的經驗要多講一點,把準備範圍畫出來,告訴我答題方向是什麼。」
W先生進一步解釋顧問輔助的重要性,「求職面試與公司第一次見面,很難知道對方在意的是什麼。」於是,顧問為求職者收集的各種資訊,包括公司文化與規範、公司對於該職缺的期待、要求、想法等,都對於求職者在求職準備上帶來極大的幫助。
面試結束後,顧問也會幫他去了解公司應聘他的意願,「我們不用等七天後,或是多久後才能收到正式回覆,顧問可以透過非正式的機制與公司進一步互動、溝通,這對我來說很有幫助。」
面試不能問的問題,才是真正會決定你去不去的關鍵
除了面試準備,W先生說,Fanny顧問在此次轉職過程中,給予他的另一個重要協助就是薪資的談判,「我個人很誠實的跟顧問交流了我對於薪資的期待,」薪資談判過程中,顧問也會從中了解雙方的期望,盡力促成,「這些有時候很難在面試過程中去討論。」卻是顧問角色能夠施力,協助求職者的部分。
問起轉職過程中最困難、最挑戰的部分,W先生表示除了薪資,真正的困難點其實是如何確認這份工作適不適合自己,公司的取向與文化,以及主管風格如何等,「能不能很舒服的待在一個環境裡,這些都需要做一些評估。」
然而,求職者要能獲得這方面的資訊,進而做出正確判斷並不是易事,「問人資,能問到的資訊有限。他們能透露的資訊也比較局限。」所幸有顧問從中協助了解公司文化、公司規範以及人資或用人單位的想法等,才讓W先生能夠更加確定這是不是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獵才顧問的角色有轉換的功能,他可以收集到更多資訊。另一方面獵才公司與求職公司合作時,也都會去問他們在找什麼樣的人,為什麼要找這樣的人,目前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顧問會問得很詳細,而這些資訊都是面試過程中不會觸及、難以得到的資訊。」W先生表示,透過獵才顧問找工作真的安心許多。
│更多轉職故事│
📝從孤軍奮戰到夢想成真:非本科也能進金融龍頭
兩輪面試沒消息?靠這招敲開上岸之門
W先生也特別提到,這一次求職另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環節,是在兩次正式面試結束後,等待整整兩個月都未能收到求職結果,「我們都面試完兩個月了,就一直沒有確認,等不到回應,我一直問顧問為什麼這麼久,也開始在想公司是不是真的有這一個職缺需求?可能是用人主管還在評估,過程拖得蠻久的。」
W先生說,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中下,Fanny顧問一直再為他做確認,W先生同時也向Fanny提出,有沒有可能爭取與公司再聊聊的機會。在Fanny的戮力促成下,苦等兩個月都沒有收到結果的僵局終於被打破,Fanny顧問成功促成了雙方兩次面試後,與人資以及用人主管額外再兩次的非正式溝通、討論的機會。
「這是一個很好的催化劑,有助於雙方都更了解、更確定對方要的是什麼,顧慮的問題是否都已經排除。主管可以更多了解我是不是適合人選,我也想更多了解我能不能習慣、接受這份工作,包括工作領域、風格等。」
這是一個雙贏的機會,兩次額外溝通大大降低雙方對彼此的猶豫、疑慮與不確定性,就連工作KPI設定以及達成方式,W先生可以馬上產生貢獻、不能馬上產生的貢獻是什麼,以及主管能夠如何從中協助他,都有更深入、實際的討論,以免彼此對對方有錯誤期待,「避免進去以後,因為個性不合,或KPI太難達到根本做不到,浪費了彼此的時間。」他說。
從準備到正式拿到offer,W先生這段路走了四個月,「這個過程很漫長,顧問也陪伴我很長時間,歷經無數次討論。W先生現在回想這段過程,僅管時間拉得很長,成本也高,然而不可諱言的,這麼一來也大大降低了各種不確定性。「剛到職時,顧問還特別關心、了解我是不是習慣新的公司、有沒有符合預期。」W先生說。
千萬別踩雷!47歲主管分享:辨別「假關心、真業績」顧問的致命特徵
W先生個人認為,透過獵才顧問求職的成功率,會比自己求職的成功機率高,「從求職者的角度來說,會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大部分的獵才顧問都會協助求職的初步作業,幫忙了解公司文化背景以及公司尋找該職務的所需等。不過,W先生進一步指出,能不能遇到「好的」獵才顧問也相當關鍵,尤其到了真正的媒合階段便會見真章。有的獵才顧問更在意推薦成功率,以目標為導向,「適不適合其實就不見得是優先考量。但這次與104獵才顧問的互動過程中,就比較沒有這樣的感覺。」
「好的獵才顧問可以讓你得到更多幫助,」W先生分享,像這次與Fanny顧問的互動過程,就讓他感受到顧問對於他生活面的需求、想要什麼樣類型的工作與生活形態、什麼樣的職務發展、在工作上想要做什麼、對未來的想像等更加重視,也花了更多時間深入討論,進而幫助他思考該挑選什麼樣的工作,以及什麼樣的工作適合他的生活形態。換言之,比起成功推薦,Fanny顧問更在乎他想要什麼、他的期待以及實際需求,以及他能否適應環境等。
「這就是不同獵才顧問間較大的差異之處,」W先生表示,雖然好機會很重要,不過對他來說,與獵才顧問互動上的感受亦然重要。
目標不明怎麼準備?這招讓你不再原地打轉
47歲轉職,耗時4個月成功找到下一份工作,W先生說僅管自己如今已完成跑道轉換,還是會不禁去思考,假設要再轉職一次,應該如何準備。
雖然有過許多轉職經歷,但這個問題對W先生來說仍舊難以回答,「因為你準備的東西不見得適合下一份工作,也有可能你花了時間充實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最後被公司看中,但你卻沒有加入意願。」
那麼該如何為自己、為未來做準備?W先生根據自身經驗總結出來的答案是,「準備你『能』準備的,以及準備你『想』準備的。」他進一步解釋,有很明確目標時較容易做出相應的準備,當目標不明確,那麼就準備能準備的,或是針對有興趣的部分多學、多了解一點吧!
如今的W先生,在上市上櫃公司任職,他表示,與前一份規模較小的公司相比,現在的公司在整體工作環境方面更具有標準,像是相關規範更透明,公司也更遵循法規,此外所有工作都需按照標準作業規範進行。W先生中年轉職重新出發,做了許多努力歷經辛苦過程,花了不少時間準備,也等待了許久卻遲遲未能等到好消息而面臨不小的心理壓力。
所幸,這個過程他並不是一個人,Fanny顧問從實質的轉職協助到等待過程的瓶頸突破,陪著W先生一路走來,終迎來人生下半場的希望曙光。
🎯 職涯轉折的關鍵,不該靠運氣,而是選對戰友。
104獵才顧問不只是推薦職缺的管道,更是幫助你洞察自身優勢、站上理想舞台的職涯夥伴。
無論你正在探索下一步,或想挑戰更高舞台,都歡迎認識我們,一起讓職涯更有方向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