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104獵才顧問行銷企劃部
近期受到關稅政策的影響,越來越多科技公司採取「保守招募」態度——不是不招人,而是更聚焦關鍵職缺,更講究資源分配與成本效益。對 HR 而言,這不再只是「等需求」的階段,而是要主動思考:「現在不招人,我還能做什麼,為未來卡位?」本篇文章結合《科技業人才報告書》數據,提出 HR 在觀望期仍可行動的3件事,幫助你精準卡位紅色預警職缺、布局品牌與人才資源。
👇點擊下載《2025科技業人才報告書》👇
本文導覽:
- 一、哪些職缺是「不先卡位就搶不到」的紅色預警區?
- 二、科技業招募策略再進化:如何把預算花在刀口上,找到真正「對的人」?
- 三、市場觀望期,其實是雇主品牌突圍的黃金期:HR必學的保底三招
- 四、總結、觀望期不是空窗期,是HR提早卡位的黃金時機
在「《2025科技業人才報告書》平均一個職務只有 0.36 個求職者!類比IC設計師為科技業薪資榜首」文章中,我們已經掌握目前科技業的整體趨勢:半導體產業薪資領先全產業,熱門的「軟體/工程類」職位更面臨嚴重供需失衡,平均每個職缺僅有 0.36 位求職者,顯示出科技業仍處於高度搶才壓力之中。
延續上述供需與薪資觀察,本篇將聚焦於:當人才難找、開缺又需謹慎時,科技企業實際上是如何做的?
《2025 科技業人才報告書》彙整了 58 家獲得「104 雇主品牌大賞」企業的徵才策略,我們發現,有效吸引人才的關鍵,多半來自對「雇主品牌經營」的高度投入。
為了讓尚未閱讀上一篇內容的人資夥伴,也能快速掌握目前科技業的人才現況與徵才作法,我們整理出以下幾項重點趨勢與成功心法,協助HR應對觀望期的招募挑戰。
一、哪些職缺是「不先卡位就搶不到」的紅色預警區?
根據《科技業人才報告書》分析六大產業(軟體、電信、電子製造、光電、電子零組件、半導體)的人才供需狀況,以下職缺已進入高度風險。所謂「紅色警戒職缺」,指的是那些供需比極低、幾乎沒有主動投遞人選的職位,市場上爭搶激烈,薪資也持續攀升,但短期內卻難以補齊人才缺口。這類職缺如果找錯人,不僅徒增成本,甚至可能影響營運穩定性。換句話說,這些職位必須提前卡位,現在不佈局,未來開缺就很可能來不及搶人。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三大紅色職缺包括:
1.軟體/工程類職缺供需極度失衡:
軟體與網路業工作機會最多,但供需比僅有0.36,每個工作機會平均僅能吸引約 0.36名求職者,突顯軟體人才嚴重缺乏
2.半導體人才仍是搶手貨:
半導體產業人才吸引力在科技業中最高,每個工作機會平均能吸引 0.34~0.45 名求職者。科技業薪資最高的「類比 IC 設計工程師」職務年薪可突破 150 萬元,薪資漲幅約 27%
3.業務銷售、門市客服缺口持續擴大:
除了工程研發技術人才外,科技業在業務銷售、門市客服等工作機會同樣面臨人才短缺的狀況,供需比低於 0.2
整體而言科技業仍面臨巨大的人才缺口,企業若想維持競爭優勢,必須重新思考招募策略,除了薪資誘因外,更需在雇主品牌及職涯發展等方面著墨。
二、科技業招募策略再進化:如何把預算花在刀口上,找到真正「對的人」?
近期科技業面對產業變動與市場不確定性,招募策略正加速轉型。當企業預算配置趨於謹慎,招募不再是「大規模補人」,而是更講求精準有效、降低錯聘風險。目標是將每一筆預算都花在對的人與關鍵時機點上,提升整體招募最大效益。
企業若想在控制人力成本的同時維持戰力,應聚焦在高價值、高轉換率的職缺與人才,並強化內部人才資源的運用。根據報告內容,以下三項作法有助於在資源有限下維持招募成效:
1.盤點與優先啟動核心職缺:
將資源集中於對營運、研發或產品發展有實質貢獻的關鍵職位,其他職缺可視情況調整時程或以其他機制因應。
2.提升內部人力彈性運用:
運用部門輪調、跨團隊支援、專案型調度等方式,減少外部急聘壓力,提升人力使用效率。
3.掌握市場薪資趨勢,精準設計職缺條件:
定期掌握產業薪資趨勢,並檢視內部公平性,調整薪酬與附加條件,減少談薪落差與招募錯配風險。
精準招募的核心在於讓投入的時間與成本發揮最大效益,降低找錯人的機率、加速找到對的關鍵人才,進一步鞏固企業競爭力。
三、市場觀望期,其實是雇主品牌突圍的黃金期:HR必學的保底三招

當職缺暫緩、人選觀望,整個市場聲音變少時,反而是企業雇主品牌更容易被看見的時機。很多企業會選擇等市場回暖才做品牌,但真正具佈局思維的企業早已知道:人才信任感與好感度是長期累積的,不可能一蹴可幾。
不管現在是否有開缺,以下三招是HR可以立即開始執行的雇主品牌策略:
1.比對市場薪資資訊,確保薪酬競爭力
a.市場薪資調查:
透過第三方數據或內部調查掌握市場薪資趨勢,確保企業薪資水準具競爭力
b.優化薪資結構:
除固定薪資之外,進一步強化獎金制度、績效獎勵與股權等機制,透過完善的薪酬制度進而提升留才成效
c.內外部薪資公平性:
確保員工薪酬與市場水準對齊,避免人才流失至競爭對手
由於薪資仍是科技業徵才的重要籌碼,因此企業為確保薪酬競爭力,應定期進行市場薪資行情調查,以調整薪資結構,或提供更多其他福利(例如額外休假、健康津貼)等多樣化策略。
2. 打造EVP(雇主價值主張),強化內部人才發展
a.培育與發展機制:
提供完善的職涯發展計畫,如內部輪調、技能培訓、進修補助等,增加員工的長期承諾與投入感。
104 蒐集並觀察58家優良雇主品牌企業招募資訊,發現企業熱門的員工價值主張(EVP)均與發展緊密相關(圖二),顯示科技業員工對內部培育及職涯規劃的高度重視。因此企業應透過明確的個人發展計畫(IDP)、多元職涯路徑設計(包含管理職與專業職雙軌制)、接班梯隊培訓等,來協助員工設定並達成職涯目標。

b.完善的訓練體系:
企業應建立技能與職能雙軌培訓,並採取數位化與實體整合的學習模式,確保員工能獲得多元學習機會,同時有效追蹤培訓成效。
此外也應設計系統化的領導力培訓,透過新任主管培訓、教練制度等方式,培養具備領導能力的接班人,確保企業能夠持續培養內部人才並保持競爭力。
c.工作價值與企業文化:
塑造正向的企業文化,並讓員工認同公司的願景與價值,提升員工認同感與敬業度。
3. 長期經營人才市場,強化雇主品牌
a.建立長期承諾,提升員工忠誠度:
企業若想留住人才,必須將焦點從短期激勵轉向長期承諾,員工更能看見待在這間企業的前瞻性與未來性。
舉例來說:建立透明且公平的考核與獎勵機制;提供長期薪酬誘因,如股票期權、年度分紅,以及退休配對計畫。又或是鼓勵員工積極參與高價值技術專案,提升員工對企業的影響力與成就感。以及透過導師制度與內部創業計畫,促進技術傳承與創新,增加員工的長期歸屬感。
b.塑造良好的工作文化與環境:
推動彈性工時、遠端工作模式,並提供優於法規的休假與健康福利制度,以打造能夠吸引並長期留住人才的企業環境。
c.建立強大人才庫,提前布局未來人才:
面對少子化與缺工潮,企業開始積極布局校園人才庫建設。根據《2025 科技業人才報告書》整理,85% 企業積極參與校園經營,包括參加校園博覽會、舉辦職涯講座、設立產學合作專班與實習轉正機制等,透過提前接觸潛力人才,確保企業未來的人才供應鏈。這不僅能培養即戰力人才,也能透過與學生的直接交流提升企業好感度。
根據 104 的調查 58 家獲得雇主品牌大賞企業,有 65% 透過 LinkedIn、55% 使用Facebook,20% 使用 Instagram 來經營品牌形象。此外也有愈來愈多企業開始透過 YouTube、Podcast 來增加品牌曝光度,顯示企業日益重視多元化的品牌行銷策略。

四、總結、觀望期不是空窗期,是HR提早卡位的黃金時機
在人才觀望、預算趨緊的現在,科技業HR的挑戰不只是「有沒有職缺」,而是「如何搶先準備、找對人、用對資源」。不論你現在是否正在招人,這段時間都不該空轉。
現在就是啟動行動的時候,請記住這三件事:
✅ 提前掌握紅色預警職缺,搶得人才先機
✅ 精準配置招募預算,把資源花在刀口上
✅ 穩定經營雇主品牌與人才庫,為未來開缺鋪路
📥 立即下載《2025 科技業人才報告書》
掌握最新科技人才趨勢、熱門EVP排名與雇主品牌實戰方法,幫助你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中,佈局現在、搶佔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