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晉麗明(104獵才招聘事業群 資深副總經理)
亞馬遜、Meta、推特、英特爾等國際知名企業,因錯估疫後的商機及面對居高不下的通膨、高庫存現象,紛紛祭出大規劃裁員措施,以求消弭過度樂觀所衍生的人事成本,確保能夠度過營運的寒冬!
這股大裁員潮從金融業到線上購物平台,乃至科技與服務業,都難以倖免。而全球消費緊縮的後遺症,更直接衝擊以代工為主的台灣產業;消費性電子產品組裝廠,產能銳減五成,面板廠開始放暑假,外銷導向的傳統製造業也哀鴻遍野;人力市場傳出無薪假及組織整併等重創人才市場的警訊。
很難想像,在人們終於可以擺脫三年來新冠疫情的肆虐,準備重建經濟與生活的秩序;迎面而來的,卻是一股「不確定性」更高的經濟動盪!
營運急速降溫的科技業,開始遇缺不補;然而,仍有企業超前布署,大量引進年輕戰力及關鍵人才,尤其在預見台灣無可逆轉的「高齡少子化」現象、不同產業間及與外商相互搶才的雙重競才挑戰;不積極出手爭奪人才,未來可能因「無才可用」,而失去產業的生存競爭力!
台灣人才的結構性問題嚴重
少子化已成嚴重的國安危機;根據國發會2022年8月的人口推估報告,2022學年度的大學入學年齡人口為21.9萬人,到了2040年將只剩下15.6萬人,遽降近30%!
教育部的統計,預計未來17年,自110學年度大學生首度跌破百萬人後,大學畢業生每年將年減1000人,到116學年度,只有84.7萬人!
再從宏觀的視角來檢視台灣工作年齡人口,由2022年的1,630萬人,推估到2070年,將減少一半以上,來到699至828萬人!
所有的數據與現象,都顯示台灣人力銳減,已無法應付產業未來的人才需求;此外,六成的非理工科人才,由於傳統產業及民生消費業營運受阻及產業昇級不易,恐仍會淪為低薪一族!
學校教育長期無法與產業發展接軌,導致「學用落差」愈來愈嚴重,大學生的失業率比專科生還高;年輕人在不友善的職場環境中,只能消極的在「躺平」與「安靜離職」的避風港,與同溫層抱團取暖!
國家與產業的人才政策,實有必要大幅檢討與調整!
企業培訓人才的投資與意願不足
根據104人力銀行2022年的「半導體人才白皮書」調查顯示,站在浪頭上的半導體產業,挾著護國神山的優勢,近1700家半導體相關廠商,每月的平均需求人數為3.6萬人;除了基層的作業員、技術員之外,近50%是工程設計/研發相關重點人才;龐大的磁吸效應,讓所有產業人人自危,尤其產業南遷造成的市場挪移,促使人才失衡現象更趨嚴重!
台灣近98%的中小企業,普遍未積極導入系統性的人才培訓計畫;如果人才延攬困難,現有人力又無法提昇專業技能;組織人力資源逆向循環的結果,就是在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的競爭法則中慘遭淘汰!
大幅調薪,維持薪資優勢,刻不容緩
「企業可以少用人,卻不能不調薪」!
長期以來台灣產業的人力效益未能正向循環;勞動部公布2020年主要國家工時統計,台灣上班族的總工時為2021小時,在40個國家中,名列第四;然而經濟產值與人員薪資卻不如預期;這樣的現象,一直讓台灣「血汗職場」、「過勞之島」的現象,備受批評與訾議!
產業無法昇級與人才議題息息相關,而「薪資」、「福利」又與人才招募與留任關係密切!
標榜「重視人力資源」的企業,面對人才稀缺的事實,有效人事策略的第一項就是:「強化薪資的競爭力」!
找不到人才,企業的選擇是什麼?
每家企業、所有經營者都在為人才不足傷透腦筋,要如何解決這個棘手的難題?倚賴大量人力的製造及服務業,除了強力要求政府開放外勞外,也積極南向、布局東協。
此外,有足夠資金,生產規模大、附加價值高的公司,則努力投資自動化設備,導入智慧製造流程,以解燃眉之急!
然而,多元攬才(運用人力銀行刊登職缺、採用獵才模式、員工推薦)及建構完整的培訓系統,交互運用「內外兼備」的人資策略,才能因應企業發展的需求!
人才議題迫在眉睫,企業的選擇是什麼?是做出明確選擇的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