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推薦,是企業行之已久的招募方式,常見於IT產業及高科技公司。由於產業特性,某些特定領域的研發人才稀少,工程師的朋友也多是同一個領域的同學。雖然不見得是因為特定學校的迷思,但一般而言,經由同學或學長姐引薦進來的新人,素質和能力也較接近公司的需求。
另外企業內部的員工最瞭解公司的內部狀況,知道公司要找什麼類型的人才,對人選也有一定程度的瞭解(若是不合宜或不及格的人選,推薦者也不敢輕率引薦讓自己裡外不是人),因此通常會跟職位更契合,穩定度較高。此外由於新人事先都對工作內容和企業文化有了初步認識,適應不良水土不服的情況也會相對降低不少,自然『陣亡率』就低。
『人脈推薦』可說是一種三贏的徵才方式:對求職者來說,透過朋友的舉薦,不但能讓你早在職缺發佈前先得知此工作機會,也因為你是內部員工推薦的人選而有了更能被信任的印象;對公司來說,透過這種薦舉的方式,往往可以先過濾出比較適合公司文化的人選,媒合率遠比盲目找人來得好。而且由內部員工薦舉而來的人,和薦舉人有一定的情感,留下來的機率大,工作氣氛也更為融洽;對推薦人來說,則是除了幫了朋友一把外,大多還能獲得一筆公司所發的推薦獎金。
另一個層次來說,內部員工願意引薦自己的朋友親人進來自己的公司,也代表了他對公司和工作有某種程度的認同感,所以找來的人才更能夠符合企業的需求。
總結來說,『內部推薦』就是以人脈做為求職的敲門磚,只要平時『廣結善緣』,並讓人留下好印象,你就會比別人多一個敲門的機會。但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搶得先機只是第一步,一旦真的進入了心儀的企業,努力發揮實力為公司帶來更高的收益,為自己不斷創造好口碑,才是拓展自己事業版圖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