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盛瑩的姊姊黃盛璘是台灣首位獲得美國園藝治療協會認證的園藝治療師,在一次協助自閉症團體的教案中,找上了特教專長的黃盛瑩合作。姐妹二人一個懂植物,一個懂人,攜手以花草為媒介跨越自閉症患者的圍牆。黃盛瑩這才發現柔軟的藤蔓爬上頑固的高牆,原來可以這麼自然。更大的躍進來自協助一位罹患尼曼匹克症的小女孩-以欣。看過描寫罕見疾病家庭紀錄片「一首搖滾上月球」的觀眾,對於片中的熊爸和以欣一家一定不陌生。罕見疾病讓以欣的肢體、智力都不斷退化,上課不到20分鐘就必須抽一次痰,說一句簡單的話都得費很大的力氣。黃盛瑩試著利用種小盆栽讓以欣進行肢體和語言的練習。簡單地澆水動作有時得花上半個小時,但是不急,植物會等她;同時間引導以欣與植物的生命對話:「快快長大!我會照顧你。」純淨的植物每一天變化,回報給以欣的是強韌生命力的展現。黃盛瑩看到了園藝治療的魔力,也感受到植物無聲的力量。

「在工作中找到感動,就可以一直做下去。」
特教工作讓黃盛瑩在孩子的笑容、父母的淚水中找到太多感動,她其實從未想過退下來。但這份工作除了耐心,也需要耐力。坐在輪椅上腦性麻痺的孩子希望自己可以像爸爸一樣站著尿尿,黃盛瑩彎著腰撐著比她重的身軀二十幾分鐘,只為了等孩子高張的肌肉放鬆,這時的她不得不承認,再滿溢的熱情終究要向日益衰退的體力低頭。累積三十多年對「人」的經驗,園藝治療讓黃盛瑩藉著花草找到發揮專長的另一個舞台。
以土地、植物、生命為元素與特定人群溝通,園藝治療服務的對象從學習障礙兒童、精神病患、受刑人到失智老人。黃盛瑩在人生下半場中再次找到工作的感動。安養中心的陳伯伯在第一次上課時,抵著門怎麼樣都不肯進教室,哄進來後又頻頻藉口上廁所尿遁。藉著陳伯伯少時種過的空心菜為引子,漸漸地整堂課他沒再跑過一次廁所。重度失智的李阿姨以往的記憶全都上了鎖,卻在聞了聞薄荷葉之後,想起了小時候爸爸泡給她喝的薄荷茶。當過郵務人員跑過大江南北的王爺爺,原本嫌豆子拼圖太娘兒們,卻在豆子拼出的大陸地圖中打開了話匣子。黃盛瑩在工作中的找到的感動其實很簡單,僅僅就在伯伯上廁所逐漸減少的次數裡,在輕聲打開失智老人的回憶抽屜裡,也在爺爺馳騁過往的地理拼圖裡。

黃盛瑩和姊姊引進園藝治療師這項工作已經是第十年,負責推廣及培訓治療師的園藝治療協會也邁入第三年。但三年來從協會正式取得園藝師認證的僅有十幾人。取得認證必須接受150小時的專業課程訓練,以及300至500小時的實習訓練,整個歷程一氣呵成最快也要一到二年的時間。「時間長短不是重點,有學員花了七年的時間才拿到認證,重點是自身的生命經驗與成熟度。」黃盛璘說對人、對植物有興趣,願意打破自己既有對人、對植物認知的人,有顆喜歡幫助別人的心,都很適合走這一行。年輕朋友也許缺乏社會經驗,不妨將自己踏入這行的時間拉長,一面研修園藝治療課程,一面去其他職場闖蕩、去結婚生子、去享受人生,累積足夠的生命體驗後,再回頭想想自己適不適合園藝治療師,其實都不相抵觸。
這不僅是一份事業,更是一種幫助人的志業,但工作必須大量的接受負能量,讓人好奇黃盛瑩的心理有多強大?黃盛瑩說她將自己當成一個通透的管道,不累積負面的情緒,面對這樣有困難或有缺陷的人,心裡其實更多的是感恩,感恩他們承擔了上帝造人必須有的不完美。
政府推動十年長期照顧計劃,而園藝治療具備長期照護療癒特色,因此日益受到矚目。有別於其他產業汲汲尋求大鳴大放,黃盛瑩反而希望園藝協會的發展「慢行」,因為目前的案件量其實已經不勝負荷,黃盛瑩未來的重點將會放在培訓工作,積極帶出其他後起的園藝師。唯有撒出更多的種子,才能開出滿園的花。
*黃盛瑩:退休不是職場句點,反芻過去累積的人生經驗,一定有機會化為另一股新動力。

|